Human Connections 濱通推手
福島傳統工藝——
大堀相馬燒的傳統與創新

從初代至今擁有兩百六十多年歷史的陶藝工坊「陶吉郎窯」,在東日本大震災後輾轉落腳於福島磐城四倉,敷地內設置有燒製陶器的大型登窯工房,還有窗明几淨的展示空間。
近藤家的陶吉郎窯,專做大堀相馬燒。「多數的日本人以為只要是大堀相馬燒,就一定有馬的繪圖,但其實真正的歷史並不是這樣。」聊起陶吉郎窯,第九代的近藤學侃侃而談:「一開始的作品風格迥異,後來馬的繪圖大受歡迎,才慢慢成了特徵,各窯都爭相製作。」

一般來說,現今大眾所認知的大堀相馬燒,有三大特點。一是帶有吉祥之意的馬塗繪,二是大量的龜裂痕跡。看似不良品的裂痕,是運用材質與釉藥的不同收縮率,巧妙製作獨一無二的痕跡。而最後一個特色,是特殊技法的雙層杯,端熱茶不燙,還有保溫效果。
將近三百年前,起源於浪江町的大堀相馬燒,在發跡時就是以庶民能在家裡使用為目的而誕生,「大堀相馬燒的製作有著高度的分工,從專門處理陶土到專門繪馬的師傅,甚至是塑形、窯燒,都以生產線分工的方式進行。」近藤學聊起大堀相馬燒的歷史。
然而,從文章的前言中可以看出,陶吉郎窯並不僅僅止於簡單地保留這些傳統。
傳統與現代兼併的大堀相馬燒

走進陶吉郎窯的藝廊展示區,裡面的陶瓷作品有三種截然不同的風格,第一種是上述大堀相馬燒「定番」的繪馬茶杯,第二種是父親・近藤學著墨於象嵌等傳統技法的作品,第三種是兒子・近藤賢充滿流線型的當代藝術作品。沒錯,在陶吉郎窯裡面有兩個風格迥異的主人。有別於父親是在出社會之後才轉念接手家業,近藤賢從小就愛上製作陶器,大學時決定念藝術大學,進修與家業不同的當代技術。

「我喜歡一邊聽音樂,一邊作作品。這是一個非常愉快的過程,我也希望大家在使用我的作品時,感受到我製作時的喜悅。」相對於父親的作品,近藤賢將大堀相馬燒增添許多藝術性,不同的造型風格,使用場景也擴張到食器等更多使用情境。像是代表作品innocent blue系列,就是融合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的體現。
被迫離開原有的土地,還能稱為大堀相馬燒嗎?

「這些年,大家不斷討論『傳統』是什麼?要討論這件事情,最重要的就是這塊土地。如果不再使用大堀的土,窯也來到沒有地緣關係的地方,即便還稱作大堀相馬燒,但已經與傳統越來越遙遠。」近藤學聊著作品,也聊起這段十年甘苦史。他最期待的事,就是趕緊回到大堀,重起爐灶。
即便父子對於大堀相馬燒的未來,有著不同的想像。傳統還是創新,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,就像近藤賢所說:「只要能一直開窯製作,大堀相馬燒就會將影響力延續下去。」

DATA
- 大堀相馬燒陶吉郎窯
-
-
- 地址
- 福島縣磐城市四倉町細谷字水俁75-17
-
- 交通
- JR四倉車站開車10分鐘
-
- 時間
- 10:00~18:00(週二公休)
-
- 費用
- 陶藝體驗課程每人 3,000元(不定期舉辦,要預約)
-